桑葚熟了
2018-07-01 16:20:16
  • 0
  • 4
  • 14

麦黄时节,桑葚熟了。

家乡的沙岭上,红的、紫的、黑的桑葚,颗颗点缀于绿油油的桑叶之间,十分好看。

每年这个时候,我必定要和妻子女儿去摘桑葚,大饱口福。今年也不例外,我们又去沙岭,在茂密的青松翠柳林里,找到了那几株记忆中的老桑树,远远地就看见满树熟透的桑葚。

我攀枝上树,或坐,或立,或俯,或仰,姿势随桑葚的位置而变,仿佛练了一次瑜伽,又如同孙大圣来到了蟠桃园,乐不可支。我先摘了最大最紫黑的送给树下仰着小脸的女儿,她小鸟一般歪着脑袋,眼巴巴地正等着呢!女儿接了我的桑葚,一下子填进嘴里,吃了连嚷“好吃,还要。”接着我又把再次摘到的给了妻,妻笑着连连说:“你吃吧,你吃吧,我够得着,管饱你的宝贝女儿就行了”。

记起我们这里流传的俗谣“牛家庄子吃桑葚,谁也不管谁。”说的是牛家庄,有父子俩摘桑葚。当爹的在树下,儿子爬到树上。桑葚,树上多,树下少,爹要儿子递下点儿解解馋,没想到儿子只顾自个儿贪婪地大快朵颐,哪管老子,说道:“各人摘各人的,谁也不管谁。”故事的原意是讽刺人的自私。我看,这也说明桑葚的确好吃。

树林里现摘的桑葚味道好是肯定的,就像从海里捞上的活鱼在渔船上下锅,不必作料,鲜美无比。初夏进城,常看到有小贩提着篮子,摆摊儿卖桑葚。那桑葚采自专门培植的桑树园,少不了肥料少不了农药,收拾得干净水灵,个头儿有大拇指大,味道却比野生的逊多了。桑葚刚长出来是青绿的,大小如花生米,又木又硬,略带小刺儿。及至成熟,转为红色。熟透了,便红得发紫发黑,油油的,软软的,质如肉,刺儿也没了。这时候,树下总有成群的蚂蚁忙忙碌碌,争食抢运熟透自落的桑葚。人们随便摘一颗捏着细小的绿把儿,轻轻放到嘴里,还没嚼,汁水已流出,满口甜津津的。生食桑葚能消渴,利五脏、关节,通血气。吃了桑葚,是无法瞒人的。因为舌上、牙齿、嘴唇、手上,都会留下紫色的汁渍,很难洗掉。小时候我和伙伴偷偷跑到沙岭摘桑葚吃,回家总被家人窥破责骂。看看女儿现在,就像个小花脸,使我和妻忍俊不禁。

不觉已近黄昏。从树上望去,绯红的落日,好像是个大火球,繁茂的棵棵古柳仿佛团团绿烟,又如万顷碧波。天气好得很,暖暖的,一丝风也没有,树梢不动。夕阳就这样静静地沉落碧波绿烟,如诗如画。我们在高大的桑树间,照面成碧。树叶罅隙又透进夕光,红红绿绿,光光影影,夹杂着桑葚千点万点紫黑,一刹那间,使人不知身在人间还是仙境。一群面目清秀,衣着光鲜的少女,不知从哪里来,说着笑着追逐嬉闹,也来采摘桑葚,不知何时又隐入树林不见了,令人疑似仙女下凡。远近村落不时传来鸡鸣狗吠,有人家开始做饭了,炊烟袅袅,鸟雀呀呀地叫着回巢。

想起了陶渊明先生的《归园田居》:
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开荒南亩际,守拙归园田。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旧作一篇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